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而平安稳定则是营商环境的“压舱石”。在南昌市公安局经开分局蛟桥派出所,有这样一本特殊的“护企日志”,它记录着民警走访企业的脚步、解决难题的过程、服务发展的担当,字里行间满是警企同心共促发展的温情与力量。
自从事社区警务工作以来,蛟桥派出所民警万克菲带着这本“护企日志”走遍了辖区大大小小16家企业,纸页边缘被磨出了毛边,有时候走访到一半想起新问题,他就蹲在企业走廊里赶紧记下来。这日志不只是工作台账,更像是万克菲和企业之间的“连心本”,翻开它,哪家企业有什么需求、哪里存在过隐患,他都一清二楚。 一本日志记初心,把企业难题当“家事”
“春节前夕,某企业员工关切的主门出入道路限速设施问题妥善解决,消除了上下班途中的交通安全隐患;1月21日,成功调解某工厂劳资纠纷,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助力企业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翻开万克菲的“护企日志”,每一条记录都清晰翔实,每一个问题都有跟踪闭环,真正把企业诉求记在心上、落在实处。 2024年末,万克菲在走访某企业时了解到,员工上下班出入的大门紧邻货运主马路,车流密集、车速较快,存在极大交通安全隐患,企业希望增设反光镜、人车分流标识及减速指示牌。为尽快解决问题,他连续多日深入企业,主动协调交警部门与企业安保部门会商方案,最终推动相关设施在春节前安装到位。看着问题解决,万克菲在日志上郑重画下对勾:“企业无小事,解决好员工‘急难愁盼’,才能让企业安心经营发展。” 靠前解难显担当,服务做到企业心坎
“不能等企业找上门,要主动把服务送上门。”这是蛟桥派出所护企工作的核心理念,也是万克菲始终践行的准则。依托“每周走访+每月座谈”工作机制,他每周至少用三天时间深入辖区企业,带着“护企日志”上门收集需求、排查隐患,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 5月10日,万克菲走访某制造公司时,得知新招聘外地员工晚归时遭遇陌生人搭讪,他立即在日志标记“重点关注”,回所后迅速调整巡逻方案:协调企业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在周边增设3个夜间巡逻点位并延长巡逻时间,有效震慑违法犯罪。他还不定期开展安全防范培训,面向企业行政人员系统讲解电诈特点与形势,推动反诈宣传“以点带面”全覆盖,辖区企业电诈发案率显著下降。针对中小企业安全管理薄弱的问题,他将消防、监控、门禁等方面的常见隐患整理成清单,贴在日志扉页,走访时对照检查、当场提整改建议,已帮助10余家企业整改隐患20余处,实现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 警企同心筑防线,共绘平安发展画卷
“7月2日,联合某园区‘护企联防队’开展消防疏散演练,队员协作默契,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在万克菲的主动推动下,通过上门动员、帮助制定制度、明确分工,辖区企业纷纷组建“护企联防队”,构建起“公安主导、企业参与、联防联控”的治安防控格局。 按照“每周联合巡逻、每月安全培训或演练”的机制,万克菲与联防队员紧密协作。8月的一个夜晚,巡逻中的万克菲和联防队员发现某企业仓库门未锁好,立即联系负责人到场处置,成功避免财产损失。“现在我们和民警就像一家人,遇到问题一起上,安全感越来越强。”园区联防队队长王师傅的话,道出了企业心声。截至目前,联防队已协助处置各类安全隐患10余起,警企同心筑牢安全屏障。 “这本日志还会继续写下去,只要企业有需要,我们的服务就一直在。”万克菲抚摸着厚重的日志说道。在经开公安,还有许多像万克菲一样的民警,他们以服务为纽带,架起警企“连心桥”,用忠诚与坚守为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