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是个司法为民、不畏强权、清廉正直的好官。细览宋慈生前好友刘克庄为其撰写的《宋经略墓志铭》和宋慈撰写的《洗冤集录》,从中可以感受到宋慈清廉的官品与正直的人格。
民命为重 责大于天
南宋淳祐年间,时任湖南提点刑狱的宋慈(字惠父)集数十年断案经验,撰写成的世界第一本法医总汇《洗冤集录》,比意大利人菲德利撰写的法医著作要早350多年。
宋慈为官“以民命为重”。他在《洗冤集录》一书的序文里写道:“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其意为狱事中最重大的莫过定杀头之罪,定此大罪的依据莫过于弄清第一手案情,而第一手案情最重要的莫过于检验。
他认为关乎生死的大事,委派何人办案都要极其谨慎。看到一些州县派出的官员缺乏经验,甚至因受贿而作伪证,他痛心疾首。
他说:“慈四叨臬寄,他无寸长,独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意指四度任提点刑狱,没其他本事,就是专注断案,不能有丝毫怠慢之心。
宋慈言行一致,每案必到现场亲检,“恶弱处所,辙迹必至”。直到淳祐八年(公元1248),时已62岁的宋慈奉使四路,勘问刑狱,他仍坚持到各地躬亲检验。
关心民瘼 时有政声
绍定五年(公元1232),宋慈出任长汀县知县。长汀一带食用的盐由福州经闽江溯流航运,路遥途艰,导致盐价奇贵,加之官吏克扣斤两从中渔利,民怨极大。宋慈即改运盐路线,使之从广东潮州运来,路程缩短,运费缩减,又令平价出售,深得百姓嘉许。
嘉熙元年(公元1237),浙西遭遇饥荒。一些地方豪强不但退避赋税,还囤积粮食。此时,宋军正与蒙古军队作战。前方急需粮草,后方闹饥荒,如何筹粮?宋慈提出“济粜法”,按贫富粜粮济灾,将人户分为五等,最富有者出存粮半济半粜,较富有者只粜而不济助,中等不济也不粜,次贫者半济助,赤贫者全济,济米由官府拨付,停征一半租税。富户不敢违命,贫者得以度过荒年,此法有效地解决了灾区难题。
清廉为官 秉公为民
嘉熙三年(公元1239),宋慈赴广东首任提点刑狱。宋慈刚到广东就发现,这里的官吏多不奉法,疑难积案甚多,有“留狱数年未详复者”。宋慈便深入牢狱,仔细查阅原始案卷,经过甄别发现诸多案件存在误判、错判。于是他“下条约,立期程”,将错案、疑难案重新勘检,对舞弊营私的官员绳之以法。仅8个月,他就厘清案情,处理死刑案件200余件。宋慈刚正不阿,为民雪冤之名由此远播。
嘉熙四年(公元1240),宋慈移任江西提刑兼赣州知府。其间,他拒贿反贪,除清理不少积案冤案外,还针对赣南贩运私盐、武装走私猖獗等问题出手,他推出的“保伍法”建立相互立保,互相监督的管控制度,有效遏止了盐贩的猖獗活动。此举深得刘克庄赞许,在墓志铭赞叹,“奉使四路,皆司臬事。听讼清明,决事刚果;抚善良甚恩,临豪猾甚威”。
金典玉律 理宗叹赏
宋慈一生清廉为官,秉公为民,无私办案。刘克庄赞扬他“禄万石,位方伯,家无钗泽,厩无驵骏,鱼羹饭,敝温饱,萧然终身。晚尤谦挹”。意指虽然宋慈高居官位,俸禄不少,但他为官清廉,家无贵重饰件,厩无好马良驹,常食鱼汤拌的稀粥,麻絮做的袍,一生清贫。
宋慈任湖南提点刑狱期间写了《洗冤集录》,宋理宗赵昀看后为之击节叹赏,认为此乃治国维稳的金典玉律,马上下令颁行全国,要求办理刑案的官吏人手一册。
然而《洗冤集录》问世仅两年,宋慈就病逝了。宋理宗十分惋惜,作出3个决定:表彰宋慈为“中外分忧之臣”;特赠“朝议大夫”(高级文职官阶);“御书墓门以旌之”。
李家林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