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初,昆明市宜良县北古城镇安南村金黄色的万寿菊花海随风摇曳,村民们背着竹篓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饱满的花朵。
“今年雨水好,花长得旺,我家种了8亩万寿菊,预计能卖2万多块,比种包谷划算多了!”村民刘大妈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远处连片的花田笑道,“镇纪委的小唐前几天还来问过,今年技术指导到位没,收购价格有没有落实,心里踏实得很。”
万寿菊种植是宜良县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之一,该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进宜良荣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加工企业,打造集育苗、技培、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从“花海”到“提取原料”的产业链延伸,“以厂带种、以厂保销”与企业达成保价承诺,为种植户提供保价回收、不分等级档次等政策,解决农户销路问题,实现“订单式”种植。今年全县万寿菊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总产值700余万元,不仅让田间地头成了“金色银行”,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宜良县纪委监委将监督护航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的重点,深化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组建专项督查组,通过“田间走访+企业座谈+数据核查”的方式,将监督触角延伸至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从种苗发放、技术培训到收购定价、资金兑付,督查组动态跟踪政策落实情况,督促职能部门打通“中梗阻”。针对发现的问题,县纪委监委及时召集县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约谈,推动建立产业资金“闭环管理”机制,让群众的每一笔收入都踏踏实实装进自己的口袋。
从花田到车间,监督的“护航链”持续延伸。公司将万寿菊基地作为公司第一车间,将农民视为第一车间工人,真正让农民多元化增收,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落实“一企一策”帮扶,协调解决用地、用电难题、新品种推广等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今年我家单万寿菊就卖了3万多,加上新试种的色素萝卜和到厂里短期打工,一年下来能有近10万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九乡乡陇城村委会的种植户方大哥算起了收入账。
“监督不仅要‘护现’,更要‘促远’。”宜良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紧盯产业规划、项目审批、联农带农等关键环节,既严查“微腐败”阻断利益截留,又纠治“慢作为”打通发展堵点,让万寿菊的“金色产业链”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花”。(王超 || 责任编辑 吴刘继)
上一篇:监督故事 | 点亮乡村路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