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法官了!没想到不仅当庭拿到了赔偿款,地里的活儿也没耽误,心里终于踏实了!”近日,白银市平川区法院共和法庭的法官带着卷宗走进田间地头,成功调解一起因施工损毁耕地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用 “接地气” 的司法服务,既解了农户的 “心头急”,也护了农耕生产的 “及时雨”。
这起纠纷的起因,是被告在原告耕地周边开展施工时,因大型机械作业操作不当,对原告的农用耕地造成了损毁,给原告带来了经济损失。起初,原告多次与被告沟通赔偿事宜,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无奈之下,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群众的事,没有小事;耕地的事,更得快办!粮食安全是民生根本,涉及耕地保护的纠纷,必须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理!” 收到案件材料后,共和法庭迅速将其纳入 “涉农纠纷绿色通道”,庭长带领办案团队,第一时间联系被告核实施工情况、损毁细节,并前往涉案农田进行实地勘查——干警们蹲在田埂上丈量受损面积、查看土壤破坏程度,还向周边农户了解耕地常年亩产、作物收益等情况,为后续调解和赔偿金额核算收集了扎实的 “第一手证据”。
调解过程中,办案团队没有简单 “坐堂问案”,而是化身 “法治宣传员”与“矛盾化解员”,打出“释法+共情+办实事” 的组合拳:面对被告,法官不仅详细解读《民法典》中关于财产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明确其施工侵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更结合“耕地是农民‘命根子’”的现实情况,让被告切实理解损毁耕地对农户的影响;面对原告,法官耐心倾听其诉求,同时结合现场勘查数据和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客观核算合理赔偿金额,引导其理性表达诉求。
“施工确实是我们没考虑周全,损坏了您的地,这点我们认,该赔的肯定赔!”在法官的耐心疏导下,被告主动承认过错,并表示愿意承担赔偿责任;原告也感受到了法院解决问题的诚意,在赔偿金额上作出了合理让步。最终,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一次性赔偿原告财产损失 7000 元,并当庭足额支付;同时,被告承诺在后续施工中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再次影响周边耕地。
一分田、一厘地,连着农户的生计,关乎粮食的安全。长期以来,平川区法院共和法庭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法庭“搬”到群众身边,用“如我在诉”的同理心、“就地办案”的行动力,把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下一步,共和法庭将继续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聚焦群众在耕地保护、农资纠纷、邻里矛盾等方面的“急难愁盼”,以“质量更高、效率更快、效果更好” 的工作标准,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源头化解,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乡村振兴筑牢司法保障防线。
原文链接:https://www.gszfw.gov.cn/Show/452718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