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保成 郑希
新时代,如何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社区,让文明融入日常、沁入肌理?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皇冠苑社区,因辖区内建成于1915年的皇冠塔而得名。皇冠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法治先行,在基层治理中融入工矿文化,实现从传统工矿社区到现代法治家园的华丽转身,让百年工业印记在法治的春风里焕发生机。
法治赋能固根基
新征程上,如何激活资源型工矿社区基层治理新动能?针对社区2074户居民,95%以上的居民是原煤矿职工,70%的居民有三代以上矿区生活史,形成紧密的“熟人社会”,工业基因深深融入社区治理肌理的特点,该社区党支部“一班人”以党建为引领,在打造法治社区、文明社区上着力,引导居民争当生态文明保护者、基层治理参与者。他们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入社区治理之中,引导居民形成依法办事、遇事找法的行为自觉。
面对矿产行业结构调整,社区面临物业管理移交引发的矛盾纠纷、历史遗留违建、基础设施老化、人口结构固化等难题。社区为破解治理主体“企业单一管理”模式,主动作为、创新载体,走“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发展之路。他们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给社区居民以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其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呵护。社区依托本土工业从地下转地上、产业从煤焦化向特钢新材料转型升级的契机,同步推动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把法治建设抓在手上、融入日常,在生态美、环境美、百姓富上着力,开展“商户法治星级评定”等活动。该社区以法治力量破解转型中遇到的难题,提升了基层社区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多措并举促治理
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皇冠苑社区延续“矿工精神”内核,组织老矿工举办“矿山法治故事会”,开展家庭“法律明白人”擂台赛,通过老矿工结合亲身经历讲法、编排情景剧等形式,将煤矿传统的“井下安全宣誓”转化为“法治家庭承诺制”,促进了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皇冠苑社区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组建“老矿工调解队”,巧用井下作业术语化解邻里纠纷,如以“巷道支护”比喻相邻关系的相互支撑、守望相助,让调解更接地气。制定《社区公约15条》,将煤矿“交接班制度”转化为“楼栋长责任清单”,明确日常管理衔接机制。
皇冠苑社区探索实行“法治积分存折”机制。居民可通过参与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活动获得积分,兑换社区服务,这一举措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社区搭建云治理平台,借鉴“井下班组式”管理模式,实现精准网格化管理,构建“需求云采集、服务线上达”体系。社区将诚实守信的德治要求与基层自治、行业自律相结合,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居民的日常行为规范,培育社区居民讲诚信的社会风尚。今年以来,450余件民生问题解决在社区。社区还运用“135”巷道工作法——1分钟快速集结、3分钟精准定位问题、5小时高效化解纠纷,使邻里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大幅提升治理效能。
工矿社区展新颜
如何为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注入新活力?该社区坚持“创新为民、宜居宜业”的治理理念不断创新。社区以百年煤矿红色资源为核心,打造“工矿记忆”党建长廊,展示井陉煤矿百年发展史与英雄事迹,让红色历史文化“活”起来,让历史文化的根脉传承下去。依托井陉煤矿纪念馆开设“矿山故事讲堂”20期,讲述百团大战中老一代人的英雄史诗,助力居民实现从“企业人”到“社区人”的身份转变,形成独具特色的“矿山人家”党建治理品牌。
该社区通过全过程社区治理,探索“情感疏导—法治规范—机制创新”的治理模式,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社区基础设施维修响应时间从7天缩短至24小时,居民开窗见绿、推门见景、出门见园成为生活的标配,居民参与社区议事的行动自觉得到有效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日益浓厚。在区司法局的指导下,社区改造工业遗产空间,依托“老井·皇冠塔”文物双星打造“沉浸式法治广场”,今年开展法治文化活动90余场,接待研学游参观2300余人次,工业遗产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社区将煤矿“师带徒”传统融入“法治传帮带”人才梯队,实现“生产纪律”向“生活公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工矿社区工业遗产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活力。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