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宁 宋端正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健全“十项机制”和沧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落实“十项机制”要求后,沧州市委政法委迅速行动、系统谋划,以“三个强化”为主要发力点,制定贯彻落实提高执行力机制、干部考察机制、有针对性的谈心谈话机制、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机制、案例教育机制、防治权力设租寻租机制、巡视巡察整改检查评估机制、调研指导机制、末端落实机制“十项机制”的具体措施,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强化学习交流,让“十项 机制”核心要义深入人心
为确保“十项机制”入脑入心,沧州市委政法委坚持将学习领悟摆在首要位置,通过组织召开机关领导班子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机关全体会等形式,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和“十项机制”具体内容。同时,机关主要负责同志带头领学、带头研讨,深刻阐释“十项机制”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引导机关全体干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实践要求。各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和大讨论活动,结合政法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查摆自身不足,确保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沧州市委政法委利用内部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十项机制”的内涵要求。机关党员干部结合岗位实际,谈认识、谈体会、谈思路,在思想碰撞中深化理解,形成人人知晓、人人重视、人人学习的良好局面。
强化制度建设,明确 “十项机制”实施路径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沧州市委政法委着力在“细化”和“具体化”上下功夫。严格对照“十项机制”的每一条要求,研究制定《沧州市委政法委机关关于落实市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十项机制”责任分工>的工作措施》,将“十项机制”的原则性要求细化为可操作、可落地、可检视的29项具体任务措施,明确了牵头领导、牵头科室、责任科室和效果标准,确保“十项机制”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清晰具体的工作指引。如聚焦有针对性的谈心谈话机制,组织开展“五必谈”(新提拔干部必谈、新调入干部必谈、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干部必谈、职务发生变动干部必谈、重要时间节点必谈),机关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与每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1次谈心谈话,每季度至少与各科室负责同志进行1次普遍谈话,每年与所有干部至少进行一次个别谈话。
沧州市委政法委将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机制、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干部考察机制与现有政法工作规章制度、业务流程进行有机衔接和整合。其中,聚焦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机制,机关领导班子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的学习,落实反思校准制度,每半年开展1次检视查摆,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聚焦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干部考察机制,坚持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识别检验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沧州市委政法委聚焦案例教育机制,结合政法干警违纪违法现象,召开警示教育会议,以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举办政法英模宣讲活动,邀请政法干警和“两代表一委员”参加,宣传政法英模精神风貌,发挥榜样力量。同时,将关键岗位干部、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作为警示教育重点对象,召开机关年轻干部会议,严格要求、抓早抓小。定期梳理关键岗位干部任职年限,落实交流轮岗制度,防止岗位固化形成寻租空间。
强化责任落实,确保 “十项机制”要求执行到位
沧州市委政法委坚持将抓落实作为贯彻“十项机制”的生命线。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细化抓”的工作责任制,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压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特别是聚焦提高执行力机制,机关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安排1次深入科室或基层单位现场办公,每年确定1-2个专题,深入群众反映问题多、涉法涉诉信访多、干警违纪违法多的政法单位或地方进行调研指导。工作开展以来,已进行各类调研8次。
沧州市委政法委将重点任务纳入机关主要负责同志盯办事项,通过机关领导班子会、科长述职、周工作例会等定期听取汇报、调度工作。建立“四合一”(任务、责任、时限、措施)清单,对日常工作做到照单落实、照单督办、照单要账,确保上级决策落地见效。工作开展以来,已盯办完成各类事项28项。其中,沧州市委政法委1项工作得到中央政法委表扬,推荐的2名见义勇为人员荣登中央政法委2025年第二、第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做法在全省推广。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