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担心林子管护不到位、产业项目推进慢,现在有纪委监委盯着,政策落地顺当了,我们靠山吃山的底气更足咯!”近日,云龙县关坪乡胜利村村民字新文看着自家核桃树下种植的重楼长势正好,笑着向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近年来,云龙县纪委监委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把监督镜头对准“筑屏障、兴产业、促转化”关键领域,以精准监督护航绿水青山底色亮、产业发展势头劲。
紧盯“护绿”责任,织密生态屏障“监督网”
“三级林长巡林是否全覆盖?天池保护区科研监测有没有落到实处?”县纪委监委生态环保专项监督组带着问题清单,深入林区、保护区开展“嵌入式”监督。
针对林草资源管护、国土绿化等重点工作,云龙县纪委监委联动林业、环保等部门建立“监督+整改”联动机制,通过“四不两直”查巡林记录、看管护实效,重点督查林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有效”的转化成效。今年以来,围绕全球环境基金野生动物保护项目、蚂蚁森林廊道恢复工程等开展专项督查4次,发现并督促整改管护责任不实、监测数据不规范等问题7个,推动筑牢496.71万亩林草资源的“保护墙”。
聚焦“兴绿”实效,夯实产业发展“动力源”
“林下经济产业链延伸有没有卡壳?生态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如何?”在漕涧镇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纪检监察干部向企业负责人、合作社社员细致询问。
云龙县纪委监委把林下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提质等作为监督重点,紧盯“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行中的利益联结不紧密、项目资金拨付慢等堵点,通过走访农户、核查台账、跟踪项目进度等方式精准发力。针对发现的个别生态旅游项目服务质量提升滞后问题,向文旅部门发出监察建议书2份,推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3处、打造精品线路5条;督促林业部门规范林下经济项目资金使用,有力推动林饲、林菌、林药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让群众实实在在尝到“生态红利”。
发力“转化”关键,拓宽富民强县“主渠道”
“林地流转手续规范吗?‘以工代赈’岗位是不是优先给了当地群众?”在诺邓镇生态工程施工现场,纪检监察干部向务工群众核实情况。
围绕林权制度改革、生态工程就业等“生态富民”关键环节,县纪委监委严查林地流转中的不规范行为,督促农业农村、林业部门简化流转流程,让“绿色不动产”真正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同时,紧盯“以工代赈”模式落实,通过实地核查、电话回访等方式,确保造林绿化、抚育管护等工程优先吸纳当地群众就业,目前已推动3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增收近4000元。
“生态是云龙的根与魂,产业是富民的基与脉。”云龙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把监督融入绿色发展各环节,以铁纪守护绿水青山,护航产业兴旺,让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杨银湘 || 责任编辑 吴刘继)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