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打官司就解决了问题,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近日,在十堰市张湾区 “法院+工会” 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农民工贾某、李某等三人手持调解协议书,露出久违的笑容。至此,这起耗时近两年的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最终以调解方式圆满解决。
2025年8月30日,贾某、李某等三人起诉工程总承包人沈某,追讨2024年装修施工欠薪。据三人陈述,2024年期间,沈某把装修工程部分项目承包给“包工头”赵某,赵某邀请农民工贾某、李某等人参与施工,口头约定由赵某结算工资。工程完工后,因总承包人沈某未将款项支付给赵某,赵某无法向农民工贾某、李某等人支付劳动报酬。
张湾法院立案庭收到案件后,鉴于案件属追索劳动报酬纠纷,迅速将案件移交至“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希望通过调解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为当事人降低诉讼成本。
调解员阅卷发现,赵某仅持一张工资欠条,无直接证据指向沈某,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农民工李某提供了一份关键证据——一份承诺书复印件。复印件清晰显示,“包工头”赵某已将4.5万元工人工资的债务转移给工程总承包人沈某,沈某亦书面承诺于2025年3月至4月期间付清。
调解当日,沈某仍以“对部分工人没印象”“无承诺书原件”为由拒绝支付报酬。面对争议,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并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是敏锐地抓住“是否认可债务转移”“是否签署了承诺书”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多轮耐心释法和严谨确认,最终沈某承认债务转移的事实。
鉴于沈某当前的经济状况,为实质性解决纠纷,调解员因案施策,在征得农民工贾某、李某等三人同意后,提出了“分期支付”的调解方案。该方案既缓解沈某资金压力,也保障农民工逐步收回欠薪。双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该案落下帷幕。
该案的成功处理,为同类纠纷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张湾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将继续发挥“高效、便捷、低成本”优势,加大农民工欠薪纠纷调解力度,让劳动者在权益受损时有“说理的地方”,切实守护好农民工的“钱袋子”。
据悉,2025年以来,张湾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共受理案件61件,办结56件,调解成功56件,调解成功率超过91.8%,为劳动者挽回劳动报酬等各项损失120余万元。
稿件来源:张湾区法院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