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融入警务站后,打通了不同警种间的信息壁垒,我们能第一时间响应警情,更好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9月15日,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东湖派出所所长吴梁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7月,鹰潭市公安机关正式启动“巡处一体化”改革。两年来,全市以“全域融合、警种融合、警民融合、上下融合”四大运行机制为核心,通过打破警种壁垒、整合警务资源、强化联勤联动,构建社会面巡逻防控治理新格局。
巡逻保平安(图/受访单位提供) 扁平指挥“点对点”调度 “以前发生突发情况,指令要层层传达。现在指挥中心发出指令后,我们第一时间就能收到。”鹰潭市公安局信江分局特巡警大队队员严晶表示。在“巡处一体化”改革中,鹰潭公安聚焦传统指挥层级繁琐、情报传递不畅等痛点,构建“扁平指挥、情报共享、精准督导”闭环体系,让警务工作跑出“加速度”。 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平台,鹰潭公安打造“市级—区(市)级—街面巡组”三级联动扁平指挥网。重大突发案事件发生时,指挥中心可“点对点”调度街面警力。市、区(市)两级公安机关打通情报双向传递通道,市公安局巡控办定期分析社会面治安形势,及时将高价值情报推送给街面巡组。此外,鹰潭公安建立“巡处一体化”质效评估机制,特巡警支队警力下沉一线,采取“线上视频巡察+线下明察暗访”的方式,全程可视化督导巡防勤务,形成“上下协同、责任共担”的局面。 “以前处理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得先等交警定责,再由派出所调解。现在交警、派出所、警务站资源联动,几分钟就能同步处理完,效率高多了。”鹰潭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说。改革前,存在“巡警只巡不处、交警只管交通、派出所只管案件”的壁垒。改革后,该市推动交警、治安、情指中心等力量、资源、技术向街面巡防倾斜,构建“多警种联动、多手段叠加”的合成巡防模式。 有事处置 无事查控 7月20日20时许,鹰潭市公安局信江分局特巡警大队接到情指中心通报,在鹰东大桥上,两辆小轿车发生剐蹭,引发交通拥堵。正在附近巡逻的信江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701警务站队员立即响应,迅速抵达现场,仅用5分钟就恢复了交通。 目前,该市中心城区已全面实现交警铁骑入驻警务站,共同承担街面巡逻防控、交通秩序管理、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等任务,将“有事处置、无事查控”工作落到实处。数据显示,改革后,警情平均处置时长较以往缩短35%,警情处置成功率、群众满意度分别提升32%、46%,街面违法犯罪发生率同比下降13%。 为破解“区域防控壁垒、警力分布不均、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鹰潭公安以“全域融合”为抓手,构建起“责任明确、警力流动、技术赋能”的全域防控体系。在责任协同上,该市出台《鹰潭市公安局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勤务等级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定期通报、形势研判、协同行动”机制。在警力调度上,该市推行“棋盘式布警+动态化调警”模式,依托实时警情数据和治安形势分析,实现警力资源在全市范围内优化流动和高效利用。 据了解,鹰潭公安制定出台了《鹰潭市关于推进群防群治力量“三支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公安机关对“平安商户联盟”“治安义警队”“义务巡防队”的指导规范、协作流程等,让群防群治“有章可循”。 目前,鹰潭共有治安义警4978人、义务巡防员2168人、“平安商户联盟”队伍110支,加上企事业单位内保力量,形成“警民联动”的巡逻防控网络。今年1月至7月,通过警民协作,全市侵财类警情同比下降15.4%。同时,对在巡逻、线索提供、见义勇为中表现突出的义警和商户,公开予以表彰并给予适当激励,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的热情。 |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