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一头连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 近年来,瑞昌市创新思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城管纳入基层治理体系,用“绣花功夫”雕琢城市,用“科技智慧”赋能善治,全力推动城市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该市通过推动从单一执法向多元共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从传统管理向智慧治理的“三个转变”,严把矛盾风险“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巩固”三道关口,探索出一条赋能城管化解矛盾风险的新路径。今年上半年,瑞昌市城市管理局投诉量同比下降50%,矛盾纠纷化解率98%,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城市治理呈现出全新面貌。
瑞昌市城市管理部门参与日常矛盾纠纷调解 织密全方位“防护网” “以前没管理的时候大家都在抢位置,互相之间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现在每月一抽签,位置好坏全凭自己的运气。”日前,在瑞昌市公园路与三径路摆摊的张某紧紧握着城管队员陈辉的手说。原来,陈辉在网格巡查时发现,此处“马路市场”不仅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安全,也带来环境卫生问题,更衍生出诸多矛盾纠纷。为此,城管队员采取全力推动就近设立流动摊贩临时安置点,每月抽签选取摊位位置等措施,避免引发矛盾冲突。 这只是瑞昌市赋能城管部门严把事前预防关,织密矛盾风险“防护网”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瑞昌市坚持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结合城市管理特点,因地制宜将城区划分为21个城管区域,融入城区193个综治网格,实现精准对接,配备城管队员,实行定员、定岗、定职。城管队员不仅是城市的管理者,还是网格的办事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法治宣传员、群众服务员。同时,依托“智慧城管”平台,该市搭建起城市智慧治理的“中枢大脑”,打造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构建15分钟的城区应急响应圈。通过热点问题、热点区域分析,精准识别潜在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今年以来,瑞昌市通过线上监测发现并预警20余个潜在问题,受理问题案件超万条,结案率98.58%,实现80%以上的矛盾风险提前预判。 激活多元共治“动力源” 综合治理的关键在多元共治,核心在前端化解。瑞昌市委政法委、市城市管理局联合推动创新“三分”法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介入矛盾风险,助力化解各类基层矛盾风险。 近日,该市某小区两居民因空调机位问题发生争吵,城管队员巡查路过,当即上前了解情况并耐心调解,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对复杂难认定的,如治安纠纷等,由城管人员现场记录、留存证照、保存证据等,维护现场秩序,待专业部门现场处理。 科技赋能,智能分析。瑞昌市开发应用“城管通”App平台,集移动考勤、问题上报、智能定位、案件分类、上传照片、视频取证、动态监控于一体,实现对占道经营违建乱搭等相关问题的智能巡查、智能采集、智能分析和智能上报。 分类流转,协同共治。瑞昌市对通过“城管通”上报到“智慧城管”平台的问题,第一时间快速分类,精确分派至对应部门处置。对于范围较广、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流转至属地街道、职能部门;对于跨行业跨部门的重大疑难纠纷,立即上报瑞昌市综治中心,实现高效流转、协同处理。 确保常态长效“稳扎根” 自开展探索赋能城管融合治理工作以来,瑞昌市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助力化解矛盾风险常态长效。 “我们对上报到‘智慧城管’平台的各类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每周定期报备,与瑞昌市综治中心建立起信息共享、问题共处的良性互动机制。”瑞昌市城管局负责人表示,对成功化解的各类矛盾风险,按照“一事一档、全面梳理、分类归档”的要求,整理巡查记录、上报信息等结案归档,定期回访回看,防止反弹回潮。 该市还专门聘请2名法律顾问,参与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及法律风险的处置,定期组织开展执法规范培训,确保城管工作依法推进。在处理违停方面,该市积极推行温情执法和柔性管理,实施车辆违停首违不罚制度,有效减少城区违停现象。 如今的瑞昌,秩序更井然、城市更安全、群众更舒心。通过探索和实践,瑞昌市在赋能城管融合治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市民营造了更加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
上一篇:把百姓的事当作“家事”办
下一篇:实干映初心 实事暖民心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