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生命的底色,是新时代最昂扬的主旋律,而纪律守的是行为的边界,守的是奋斗的初心,歌曲《三百六十五里路》激励我们心怀光明、遵纪守法地昂首阔步在前行道路上。”
勐腊县勐满镇曼烈村社房里人头攒动,村民早早就搬出小凳子坐好,等待“强基固本·纪法同行——2025年西双版纳州清廉云南建设下基层”活动拉开序幕。
在西双版纳,廉洁文化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带着独有的风土人情和烟火气,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的一言一行。
深挖本土资源,提炼廉洁“风味”
“大家看这‘绞杀树’,选择枝干表面粗糙的树木寄生扎根,缠上了树就使劲吸养分,我们干部被‘围猎’、被‘腐蚀’不就像它?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就能杜绝被‘绞杀’的风险。”在《雨林生态与清廉人生》课堂上,哈尼族宣讲员李姐扒开寄生榕树,指着树干上的勒痕给前来开展主题党日的党员看。
西双版纳州立足“生态+文化+红色”三维资源,将自然哲理、非遗与红色文化转化为廉洁教育的鲜活教材。将“绞杀树”“砍刀木”等自然生态现象与党纪教育相结合,创新推出系列课程。依托“雨林洪声”等宣讲队伍,用傣语、哈尼语开展宣讲490余场次;挖掘贝叶经中的廉洁故事等廉训,创作《清廉颂》等作品,通过傣族章哈等艺术形式展演。在红色资源方面,梳理并挖掘吴效敏、召存信等本土人物的廉洁事迹,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传播,以“沉浸式”教育增强感染力。
融入旅游景观,实现教旅一体
西双版纳州积极探索“廉洁+旅游”新模式,将廉洁元素融入城市景观、景区与乡村文旅场景。目前,全州已建成5个廉洁文化教育基地、20个清廉广场及“口袋公园”,培育基层廉洁文化点100余个。
走进景洪市曼听公园,以铁刀木古树为主线,设置“明是非走正道”“古树底线·一心向廉”“育树修身·合力修枝”“树洁守身·人俭养德”等形式多样的游戏互动,在感受自然遗产文化积淀的同时,强化清廉意识,守护初心使命。截至目前,在曼听公园打造“清廉池”等互动项目,吸引120余家单位1700余名干部职工体验。
多点开花,串联起廉洁教育“行走课堂”。景洪市曼丢村的民族风情廉洁文化墙成为网红打卡点;勐海县老班章村“茶廉文化长廊”年接待研学团队200余批次;勐腊县城子村“清风路”年接待党员群众1.5万余人次。
构建数字平台,打造云端“爆款”
“点开小程序就能刷题,碎片时间变成了‘充电时刻’。”勐海县纪委监委新入职干部小余的体会,代表了众多使用者的心声。“AI云纪问答”搭载的618部法律法规库、1.5万余个案例库,实现了纪律学习随时问、轻松学。
大数据赋能,让廉洁文化实现了从传统书本课堂到“云端指尖”的跨越式转变。西双版纳州用好“清风雨林”微信公众号客户端,构建数字化警示教育学习平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藩篱。利用“AI云纪问答”平台,扩展线上学习渠道,动员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在线测试、互动交流12万余次,让纪律学习不再受限于固定场所和集中时段,成为触手可及、常学常新的“指尖上的纪律课堂”。在微信公众开设“纪律周课”,通过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违纪违法事实,解读违纪违法条款,累计推送25期,阅读量达到30万人次。创新打造“清廉景洪·先进主任”“海小廉”等IP,制作《先进被“锁”了》《非遗话廉》系列微视频61期,形成“文字+漫画+视听”的多元传播体系,其中“先进主任”形象广受欢迎,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百万。
服务发展大局,打造创新“样板”
在西双版纳州,廉洁还会跟着节日“走”。泼水节时,“这‘清廉水’泼身上,办事可得公公正正哟!”20多场节庆里的普法活动,把“廉洁”变成了和“吉祥”一样的祝福。
该州还将廉洁文化纳入“千里边疆文明廊带”创建,开展“文明实践说清廉”活动400余场次,推进廉洁家访700余户。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培训民营经济代表200余人次,培育“守法经营、廉洁从业”文化。群众性廉洁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开展廉洁阅读10余场,举办“清廉雨林”书画展4次,编排廉洁节目10余个,放映少数民族语反腐电影120余场次,让廉洁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从雨林课堂到茶廉长廊,从指尖课堂到节庆祝福,西双版纳的廉洁文化就像澜沧江的水,带着傣家竹楼的清香、哈尼山寨的暖意,在边疆党员干部和百姓群众的心里缓缓伸展出翠绿的新叶。(王妤琦 || 责任编辑 吴刘继)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