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反腐倡廉 >正文

司马光家风以俭为美

时间:2025-09-28 来源:吉林省纪委省监委 作者:佚名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周公的《诫伯约书》、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到北宋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清代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历代家训中体现的核心思想之一即“俭”。对节俭的崇尚,首推司马光家族,其祖孙三代皆以俭为美,并将节俭作为家风世代传承。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陝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他官至宰相,一生克勤克俭,廉洁奉公。司马光清廉品德的养成,源于父亲司马池的言传身教。司马池为官清正,生活朴素,日常饮食粗茶淡饭,即便招待客人也绝不奢华,隻用梨、枣、柿之类的山果和肉干、肉酱、菜汤等,并教导子侄崇俭抑奢。

  司马光从小不喜欢金银华服,“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身居高位后,依旧“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有帛”,认为“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即可,“勿求多余”。《宋史》评价司马光“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北宋中期,奢靡之风渐起,时人竞相讲排场比阔气,“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熟悉历史的司马光对这种社会风气深感忧虑,写家书教导后辈力诫奢靡,谨身节用,避免不良社会风气侵蚀。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训导其子司马康要学习春秋季文子、宋代张知白的节俭之道,要以西晋何曾、石崇因奢侈而败家丧身的教训为戒,牢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仅自身当厉行节俭,还应将这种家风传承给后人。他在《训子孙》中指出“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对于物质不要追求过多,否则会成为牵累,甚至招致祸患。在《温公家范》中,司马光告诫天下的父母,给子孙留过多财产并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要教会子孙“以德以礼”,“以廉以俭”,廉洁俭朴的优良品德才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

  在司马光的教育下,司马康养成了清白高洁的品性。《宋史》记载他“为人廉洁,口不言财”,“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俭约修身的家训代代相传,直至今日,司马家族后人仍恪守《训俭示康》的教诲,涵养良好家风。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恆念物力维艰。”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节俭之风潜移默化到每个家庭中,汇聚成全社会勤俭节约的好风尚。

  


原文链接:http://ccdijl.gov.cn/ztjc/jf/202504/t20250402_91407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袁州区下浦街道、湛朗街道城管大队视若无睹,执法不作为

  投诉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以邻为壑,对相邻建筑安全未依法采取保护措施,秀江印...

正风反腐在身边·变化看得见
  正风反腐在身边·变化看得见  小切口撬动集体“三资”领域大整治

安徽坚持举一反三强化系统治理小切口撬动集体“三资”领域大整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