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反腐倡廉 >正文

纪晓岚:贫莫断书香 贵莫贪贿赃

时间:2025-09-28 来源:吉林省纪委省监委 作者:佚名

  

  

  清朝时,朝鲜使团人员记载在华期间所见所闻的《燕行录》,对当时清朝官员有细致的描述,比如“乾隆嘉庆之际为文章宗匠”,又如“文艺超伦,清白节俭,一敝裘七八年”,这两段文字,说的都是同一个人——纪昀,即大名鼎鼎的纪晓岚。

  这些记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纪晓岚的清廉本色。在他八十寿辰时,门人汪德钺曾作《纪晓岚八十序》一文,称其“居台宪之首,据宗伯、司马之尊,登其堂萧然如寒素,察其舆马、衣服、饮食,备数而已,其俭也若此”。

  纪晓岚集官员、学者、作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被誉为“大清第一才子”,官至一品,还担任了《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他以82岁高龄辞世时,嘉庆亲笔题写墓志铭“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清代少有臣子能获得这样的殊荣。纪晓岚身后并未给子孙留下白银田产,却为纪氏一门传承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纪氏家训。

  纪氏家训内容丰富,广为人知的有他对子女的“四戒”“四宜”。“四戒”是: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补充,既告诉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后人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家训,既简洁明了,又深刻透彻。

  纪晓岚如此教育子女,自己也身体力行,比如“戒奢华”,一件破皮袍,能穿七八年。

  除了“四戒”“四宜”外,纪氏家训还有“四莫”:“贫莫断书香,富莫入盐行,贱莫做奴役,贵莫贪贿赃。”跟“四戒”“四宜”相比,“四莫”着重强调的是一个人处理贫富、贵贱关系时的“底线思维”,再穷也不能放弃读书,做再大的官也不要受贿贪赃。

  值得一提的是,纪氏家训并非纪晓岚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来自于他的人生经验,某些经验还堪称惨痛。

  比如“戒骄傲”,纪晓岚年轻时也有过骄傲的教训。他是科场骄子,但并非一帆风顺。乾隆八年(1743)八月,纪晓岚参加科试,获第一名。在这么好的成绩面前,他开始自满起来,翌年回乡乡试,他所作偏题,只考了个四等。4年后参加会试时,也因为太过自负而被挡在了进士的门槛之外。

  但相比接下来的人生经历,科场偶尔失意就不算什么了。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晓岚因为通风报信而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

  《清史稿》对这一段的记载为:“昀为姻家,漏言夺职,戍乌鲁木齐。”纪晓岚与卢见曾是姻亲,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

  乾隆三十六年(1771),因修书需要,由刘统勋荐举,纪晓岚从新疆被召回。刘统勋是什么人?“刘罗锅”刘墉的父亲。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是纪晓岚自作的挽联,也是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深知世事艰辛,起落无常,唯有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尽力做好自己。同时,他也以“碎碎嘴”来教育家人,廉洁自律,书香传家。

  他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上这么写道:“当世宦家子弟,每盛气凌轹,以邀人敬,谓之自重。不知重与不重,视所自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高干子弟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不是基于父荫的盛气凌人,而是靠自己的奋发有为。这是一个“高级干部”教育子女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他把砚台、尺子上能够刻字的地方,都镌刻上一些有哲理的句子,既警诫自己,又教育后人。比如,他在一把自己经常使用的木尺上刻了四个字“守正规直”,提醒后人,做人要守规矩,要正直。

  时至如今,纪氏族人遍布海内,多有才俊。而先祖留下的纪氏家训,依然是他们处世做人的重要依据,也给今人无穷的启迪。

  


原文链接:http://ccdijl.gov.cn/ztjc/jf/202505/t20250506_92147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袁州区下浦街道、湛朗街道城管大队视若无睹,执法不作为

  投诉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以邻为壑,对相邻建筑安全未依法采取保护措施,秀江印...

正风反腐在身边·变化看得见
  正风反腐在身边·变化看得见  小切口撬动集体“三资”领域大整治

安徽坚持举一反三强化系统治理小切口撬动集体“三资”领域大整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