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人物 >正文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时间:2021-09-12 来源:海南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榜样风采

  陈晓刚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陈晓刚,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新闻办)一级主任科员。

  2018年5月被选派到省检察院主要领导抓农村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联系点、省检察院第二个定点帮扶村——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南达村委会(省定深度贫困村)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因扶贫工作表现突出,陈晓刚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获得省人民检察院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郁郁葱葱的毛竹随风摇摆,村道两旁的橡胶林整齐排列。位于小径密林深处的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南达村委会属省定深度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4户642人,远离城镇,位置偏僻。多年来,缺乏资金和技术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几大阻碍,2018年5月28日陈晓刚的到来,让南达村委会脱贫攻坚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抓党建引领,夯实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基础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办好中国的事情,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关键靠党”,陈晓刚说到。

  针对南达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两委团结不力等问题,陈晓刚同志详细制定《打安镇南达村委会党支部目标任务分解表》,明确党建目标,按照五星党支部标准开展支部建设。通过送党课下乡、协调省级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南达村民主生活会,组织村两委班子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督促抓好问题整改等系列活动,统一班子成员思想,化解班子成员矛盾,增强班子成员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2019年初,在迎接国家扶贫办第三方评估检查过程中,村两委一改过去“班子不团结、关系不协调”的萎糜面貌,团结一致,上下一心,以昂扬的斗志,必胜的信心,通过了所有的迎检项目,为白沙县争得荣誉。

  2019年4月初,在打安镇开展的党支部考核评比中,南达村获得“四星党支部”荣誉称号。

  抓整村推进,完善少数民族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2019年1月9日,南达村委会一座跨溪水泥桥正在紧张施工,陈晓刚细致查看水泥、石砖等建桥材料并叮嘱工人确保质量。

  南达村委会是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管辖的一个黎族行政村,村委会下辖5个村小组和1个经济场,可耕种农田面积为927亩,村民经济收入以橡胶、水稻和益智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主要种在后山,多条上山道路被一条条小溪拦腰阻断。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没有桥想到对面山上干农活只能淌水过河,遇到大雨天河水会涨得很高,没法过河,就是过了河,路上也尽是烂泥巴,打滑摔跤是常有的事。”9时30分许,记者来到南达村委会类托村村民们口中被河水隔断的泥巴路,早已旧貌换新颜,一座刚竣工不久的水泥桥连接了村民通往对岸的路,而且路面也已拓宽,准备进行硬化。

  村民王丽梅正在潺潺的溪水边洗衣服,嫁到类托村20余年她早已习惯了淌着水过河,记者一行到来后,王丽梅停下手中的活,对陈晓刚等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陈站长真正在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才1个多月桥就修好了,我们再也不担心去对岸干活的时候要趟水、会摔跤了。”

  “大家辛苦了,桥梁施工一定要保证质量。”9时45分,记者随陈晓刚来到另一座水泥桥施工现场,几名工人正紧锣密鼓地修建基础,检查完桥面后,陈晓刚像往常一样对水泥、石砖等进行细致查看。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陈晓刚介绍,他的愿望不仅仅是修好桥,还要帮助村民们把路修到山上,确保村民们可以开着农机到山上去劳作收获。望着正在施工的桥梁和桥对面向山上延伸的道路,陈晓刚显得信心满满。

  于此同时,当得知村中有5条生产路受常年暴雨、台风侵袭,受损严重,陈晓刚主动请缨,带领县交通局技术干部翻山越岭开展调研,最后形成修复建设意见,2018年底,协调县交通局投资300余万元为南达村扩建、修复5条生产路(里程8公里)。当地村民评价,从来没有一位驻村干部如此迅速解决百姓反应的问题。

  除此之外,陈晓刚还协调争取白沙县财政资金1912.49万元开展整村推进项目,截止2018年底,推进所有项目顺利完工,共新建篮球场2座,建筑面积854.24㎡;新建硬化道路4343.49m;新建排水沟1330m;增设40cm现状排水沟1570m,污水检查井247个;新建污水排水管18581m;新建5座人工湿地2074㎡。

  扶贫扶志引导贫困群众劳动脱贫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行走在弯弯曲曲山路间,东一栋西一栋新建危改房令人眼花缭乱,陈晓刚了然于胸,一路准确无误讲述出每一户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路上行走的村民都认识这位从省检察院来的“陈站长”。爬上一个陡坡,记者被几个穿着保洁制服正在打扫卫生的几名村民吸引住了。

  “我们有手有脚,不能什么事情都等靠要,陈站长帮我们争取到的公益岗位大家做的都很满意,靠自己辛勤劳动挣钱补贴家用我们觉得心里特别舒服。”正在清理路面的公益岗位保洁员张日光喜笑颜开,用心清扫路面每一处尘土垃圾,并时刻留心路面是否还有其他杂物。

  陈晓刚在落实扶贫政策对贫困户进行直接帮扶的同时时刻不忘“扶贫先扶志”的理念,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走出家门去找工作,年纪偏大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走出村子找工作的积极帮助他们申请公益岗位。据统计,2018年全村共安排了10名保洁员,7名河道管理员、3名渠道管理员参加公益岗劳动,人均月工资可达1500元。

  真情厚爱心中时刻装着特困户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平时多推大哥出去晒晒太阳,有什么需要随时联系我。”10时许,记者随陈晓刚来到特困户张国强家中,张国强躺在温暖舒适的医用床上,交谈中他虽然吐字不清,但感激的眼神时刻停留在陈晓刚脸上。陈晓刚帮张国强掖了掖被子后转身对张国强的爱人曾春来交代,山里湿气重,要多帮张国强按摩按摩手脚,天气好时多推出去晒晒太阳。

  据了解,张国强前些年因车祸导致脑瘫常年卧床,无法下地行走,生活无法自理,日常靠其妻子曾春来在家照顾,家中还有3个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家庭生活比较困难,2018年未能实现脱贫。陈晓刚将该户情况向省检察院作了汇报,为张国强申请购买了医用病床和轮椅。此外,协助为三个孩子申请2018年秋季教育补贴5475元,督促给该户发放低保金、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等补贴,确保其全家基本生活开支得到基本保障。

  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陈晓刚同志按照“长短结合、种养互补”的思路,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4户642人,实现组织化程度达100%。

  紫玉淮山种植是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之一。在陈晓刚的带领下南达村委会大力发展紫玉淮山种植,发动37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4户)参与种植80亩。

  村民田树贤系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陈晓刚和南方电网海南分公司扶贫办常务副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郑德怀等 “接力”式的帮扶后,田树贤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帮助带动村子里更多的人实现了脱贫摘帽。

  “今年的紫玉淮山长势非常好,又可以卖个好价钱了。”在紫玉淮山种植基地,田树贤挖出一根成熟的紫玉淮山露出它的横截面向记者展示,脸上不禁露出丰收的喜悦。

  陈晓刚介绍,扶贫工作不仅要扶志,还要扶智。根据群众需求,已联合农业、科协等部门举办割胶培训、紫玉淮山种植等3种专业技术培训班共8期,受益群众265人次,真正做到扶贫先扶智。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除了种植紫玉淮山,陈晓刚等驻村工作队员还帮助残疾贫困户高胜章等4户养蜂大户养蜂420箱,带动37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协调南方电网海南分公司为10户深度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帮助部分贫困群众分享科技扶贫红利。2018年紫玉淮山产业获得丰收,共产生16万斤,促进14个贫困种植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养蜂产业取得成效,37户贫困户,实现分红5.23万元。太阳能光伏项目初步产生效益,6月下旬10户贫困户并网发电,到年底户均增收720元。

  抓民生保障,为黎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陈晓刚同志始终心系少数民族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做好村里的每一项公共事业。抓好公共卫生。陈晓刚进村后,陆续发现有群众患肺结核病,为此,他立即前往镇卫生院查询了解历年发病情况,当及向院领导报告,之后积极协调省卫计委为全村450余名村民开展免费体检,将查出的10名患者送诊治疗,得到了全村群众的肯定。

  保障引水工程建设。进村过程中,陈晓刚了解有2个村小组,共1000余人的饮水存在困难,原先的引水工程已无法满足用水需求。为此,陈晓刚组织前往水源地开展调研,在县水务局的协助下,制定了引水工程方案,最终确定了总投资243万元,惠及1000余人饮水工程立项,现该项目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改善少数民族特困户生活条件。当了解到还有6户少数民族群众家庭生活困难,有返贫的风险,陈晓刚共协调省院专项资金20余万元为6个贫困户开展入户路修建、厨房、房屋简易修缮等,彻底改善了贫困群众的人居生活条件,赢得黎族群众的高度信赖和赞扬。

  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助力黎族同胞脱贫致富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在进村开展调研中,陈晓刚了解到南达村共有4个养蜂专业户带领30多户贫困户,蜂蜜年产量达数千斤。蜂蜜虽然有了产量,但销路一直是个大问题。

  为了帮助解决南达村蜂蜜销售问题,2018年 6月上旬,陈晓刚同志协同省检察院扶贫办制定下发《关于在省院机关开展为扶贫联系点办一件实事、献一份爱心活动的通知》,率先启动消费扶贫模式,解决产品销路,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当月动员机关干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在南达村消费700余斤蜂蜜,合计5.8万余元。

  2018年10月上旬,全省消费扶贫大会召开后,陈晓刚同志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在单位推动形成“人人参与消费扶贫、人人支持消费扶贫、人人宣传消费扶贫”的良好社会氛围。协同制定下发《关于发动全省检察机关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爱心消费扶贫活动的通知》,号召全省检察机关自10月份起广泛开展机关和干部职工消费扶贫献爱心活动。

  截至2019年4月底,全省检察机关及机关干部消费扶贫金额达到46.08万元,其中省检察院机关干部参与消费扶贫金额达10.42万元,省检察院机关食堂、工会参与消费扶贫金额为12.97万元,分、市检察院及基层检察院参与消费扶贫金额共计22.69万元,消费扶贫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增收。

  开展各种形式帮扶活动,致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是希望,只有为少数民族地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环境,才能为祖国培养好民族干部和接班人。陈晓刚同志心系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帮扶工作,采取各种帮扶形式,助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

  修缮校舍,改善教学环境。陈晓刚同志积极主动联系县教育局,一起调研南达小学教学条件,最终在教育局的支持,共协调200余万元资金对南达小学进行维修改造,新建教学楼2幢,建成专业化教室6间,塑胶跑道、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为孩子们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为避免校园欺凌,预防未成年犯罪,陈晓刚同志协助省检察院公诉部门在南达村开展普法活动,由检察官以情景剧的形式,进村对在校学生和村民开展禁毒宣讲、预防校园欺凌等法律知识,收到良好效果。

  举办了“送温暖、献爱心”助学公益等活动。开学之际,陈晓刚同志联系爱心社公益机构,为南达村150名小学生送去书包、笔盒、铅笔等文具。协助做好优秀小学生奖学金发放工作,共表彰南达小学1-3年级共9名优秀小学生。

身边的榜样丨陈晓刚: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陈晓刚同志扎根少数民族地区,把脱贫攻坚和促进民族团结结合起来,一心一意为黎族同胞谋幸福谋发展,把心中所有的工作热情奉献给黎族百姓,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南达村这片热土上,用对党的忠诚,对扶贫事业的热爱和对黎族同胞的深厚感情,在南达村奏响了一曲民族和谐团结、共同奋进向上、合力脱贫攻坚的美好乐章


原文链接:http://www.hi.jcy.gov.cn/M101/view/713014/00500015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袁州区下浦街道、湛朗街道城管大队视若无睹,执法不作为

  投诉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以邻为壑,对相邻建筑安全未依法采取保护措施,秀江印...

《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刊发李元平
《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刊发李元平署名文章:努力办成更多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

    4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头条刊发省委常委...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