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方动态 >正文

96万到32.5亿!河源仲裁机制创新释放澎湃动能

时间:2025-10-22 来源:广东政法网 作者:佚名

  5年时间,能创造出怎样的奇迹?

  从年受案数量5件到年受案2664件,从年案件标的总额96万元到32.5亿元,这就是河源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河源仲裁委)交出的答卷。

  短短5年,河源仲裁委凭借体制灵活、专业高效、公平公正的仲裁特色,收获一大批商事主体的认可与选择,以不可思议的“河源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它已成为粤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仲裁界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成为中国仲裁事业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成功范本。

  扬帆起航 以制度管人以规范理事

  2016年,河源仲裁委由河源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河源市青年商会联合提议,河源市政府组建,2018年10月24日获广东省司法厅许可设立,2020年10月21日正式运行。作为去行政化体制下依法纳税、独立运作、自收自支的公益性非营利法人,这个年轻的仲裁机构由此扬帆起航。

  制度是运行的保障。5年来,河源仲裁委不断填补制度空白,完善各项规章,实现以制度管人、以规范理事。为适应专业化、职业化人才管理需求,建立起量化考核奖惩机制,有效激发工作积极性,提升仲裁服务品质。

  面对新型案件涌现的趋势,河源仲裁委及时调整内设机构,设立金融组等专业部门,出台《金融仲裁规则》及配套收费标准,为金融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纠纷解决路径。针对制造业企业,专门推出关于降低制造业企业仲裁成本的举措,通过费用减免、专人对接等方式切实为企业纾困。

  体制创新释放发展动能。“我们不仅要‘有案办’,更要‘办好案’。”河源仲裁委主任蓝锋表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我们实现了从‘找案上门’到‘主动选择’的转变。”

  在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下,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迸发出巨大活力,河源仲裁委的受案数量与标的额双双实现迅猛增长:从2020年受理5宗、标的额96万元,到2021年受理61宗、标的额3.35亿元,再到2024年受理2664宗、标的额高达32.5亿元,短短5年时间,河源仲裁委已跃升为广东省内颇具影响力的优质仲裁机构。

  专业立身 高效服务赢得当事人信任

  “河源仲裁委专业的法律支撑,短时间内解决了我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帮我解决了大难题。”一位当事人由衷地感慨道。

  近日,河源仲裁委办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商事仲裁案件中,需要调取案涉项目的相关合同、盖章文件及工程或分包工程的结算文件等关键证据。由于案件申请人无法自行收集证据,且相关信息的调查对象并不对司法机关以外的其他机构或个人提供查询服务,一时间案件陷入僵局。

  面对这一困境,河源仲裁委向东源县人民法院提交了开具调查令的申请。东源法院经审查,认定该申请符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开具调查令协助商事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的办法(试行)》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遂签发了东源法院“协仲调1号”调查令。

  打造专业化队伍与深耕细分领域,是河源仲裁委赢得信任的核心优势。目前,河源仲裁委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仲裁员772名,除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资深律师外,还包括具有高级职称的金融、建设工程、知识产权、税务、审计、医疗等各领域专业人才,正是因为这支仲裁员队伍较强的办案能力、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公正高效的办案质量,为仲裁裁决的专业与公正提供了坚实保障。

  5年来,河源仲裁委持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拓宽服务范围,积极满足多行业、多类别、多层次的仲裁法律需求,为各类民商事主体提供多元、优质的仲裁服务。目前,已覆盖33类民商事纠纷,基本实现重点领域仲裁服务全覆盖。

  公信为本 实现案件“零撤销”纪录

  “有案可办只是起点,把案子办好、树立公信力才是最终目标。我们办的每一宗案件,都是河源仲裁委的‘宣传员’和‘推广员’。”蓝锋说。

  在一起金融借款纠纷中,面对当事人提出的不合理诉求,仲裁员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深入浅出地对不予支持诉求部分进行耐心解释,公平公正地作出仲裁裁决,有效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

  公信力是仲裁的生命线。河源仲裁委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为民商事主体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为宗旨,认真履行仲裁职能,切实维护当事人权益。为保障案件质量,河源仲裁委升级案件管理系统,强化程序管理,严把立案、组庭、开庭、结案每一道关。

  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30日,河源仲裁委共受理案件6762宗,总标的额达88.1亿元,实现“零不予执行、零撤销”的优异纪录,案件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有力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实质化解与社会和谐稳定。

  仲裁公信力既是法律制度工程,要求极致的程序正义;也是专业能力工程,依赖顶尖的专家智库;更是生态信用工程,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坚守。“河源仲裁委从零起步,实现案件‘零撤销’的纪录,正是对如何系统性提升公众对仲裁认同和信任的一次有益尝试。”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宋连斌如是评价。

  数字赋能 大力推进“智慧仲裁”建设

  “这两年为了追讨欠款,我一夜愁白了头。现在终于能松口气了。”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从立案、开庭到作出裁决,河源仲裁委仅用16天就帮他追回了欠款。

  这样的效率,得益于河源仲裁委持续推进的全流程机制改革。通过压缩各环节流转时间、明确节点责任,河源仲裁委全面提升了办案效率。

  数字赋能同样是提速关键。河源仲裁委大力推进“智慧仲裁”建设,积极探索推进数字技术与法律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仲裁,实现从立案、审理到裁决、送达全流程线上办理。借助远程视频开庭、电子签名等技术,当事人可异地参与仲裁程序,“一网通办”为金融机构处理大批量小额纠纷提供了极大便利。

  为进一步提速,河源仲裁委还明确了不同类型案件的审理时限:案件无特殊情况下,金融纠纷案件立案之日起60天内裁决,普通案件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裁决,网络仲裁立案之日起50天内裁决。今年上半年,已结案件平均用时55.4天,比去年快了30天。

  探索前行 让仲裁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河源仲裁委不仅要承担起解决民商事纠纷的责任,更要助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蓝锋介绍,作为一家根植河源沃土的仲裁机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司法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河源仲裁委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服务河源当地经济发展大局,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凭借着体制灵活、专业高效、公平公正的仲裁服务,河源仲裁委逐渐成为粤东北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

  “河源仲裁委有效填补了粤东北地区高端仲裁服务的空白,与广深等地的仲裁机构形成了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它让在大湾区东北部投资兴业的企业,能够就近获得高品质的仲裁服务,降低了企业的维权成本和时间成本,完善了整个大湾区的法律服务网络布局,增强了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广东省河源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庆铎说道。

  从初创时的摸索前行,到如今的硕果累累,河源仲裁委用5年时间证明了中国仲裁机构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向世人展示出中国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美好前景。

  “展望未来,河源仲裁委将继续秉持让仲裁服务更多民商事主体的使命,不断开拓创新,让仲裁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蓝锋说。


原文链接:https://www.gdzf.org.cn/xbsy/gddt/content/post_1880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袁州区下浦街道、湛朗街道城管大队视若无睹,执法不作为

  投诉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以邻为壑,对相邻建筑安全未依法采取保护措施,秀江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