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胜诉权益,护航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9月,湖南省会同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率专项执行团队奔赴四川,对几起重大涉企案件开展跨省资产扣押行动。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远超预期的硬仗。 语言壁垒筑心墙 善意沟通遇冷遇 执行队伍刚到目的地,就吃了“闭门羹”。涉案财产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许多群众习惯使用本民族语言,对普通话既听不懂、也不太信任。当法官们出示法律文书试图说明来意时,围拢过来的部分当地居民面露警惕,甚至用生硬的汉语喊道:“不晓得!没看见!你们走!” 起初,执行法官尝试耐心沟通,反复解释这是依法执行公务,旨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但语言屏障像一堵无形的墙,善意被曲解为“外来者的冒犯”,个别人员开始鼓噪围堵执行车辆,场面一度陷入僵局。 群众疑虑巧疏导 多方协作破困局 就在执行干警努力稳定局面时,第二重考验接踵而至。被执行人不仅拒不露面,还暗中煽动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试图以“人多势众”迫使执行中止。 执行局局长当即决策:一面由几名法官继续宣讲法律,稳定群众情绪,强调阻挠法院执行的严重法律后果;另一面,紧急联络当地法院请求警力支援。威远县人民法院闻讯火速响应,第一时间派出精通双语的本地干警现场“翻译”释法,还协同乡村干部深入人群,分头做群众工作。 “老乡,我们不是来抢东西,是来维护公道的。这家企业欠了钱,有判决书为证,躲是躲不掉的。”真诚的态度、熟悉的乡音,终于让紧张的对峙逐渐缓和。 定位失效寻踪迹 地毯排查显神威 然而,最棘手的难题还在后头。执行团队按原计划定位涉案车辆时,发现所有车辆的GPS信号竟全部失效!显然,被执行人早有防备,破坏了定位系统,将数台价值不菲的“铁疙瘩”隐匿在了广袤的山区。 “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设备找出来!”执行局长下达命令。执行团队转变思路,依靠最原始的“土办法”:一方面,根据车辆可能存放的线索,在当地向导带领下,钻山林、访工地,进行地毯式摸排;另一方面,紧急协调相关部门,调取周边道路监控,寻找车辆最后出现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天两夜不眠不休的追踪,最终在一个偏僻废弃采石场的荒地里,发现了被树枝隐藏的涉案车辆。执行干警迅速行动,立即现场张贴封条,组织拖车转移,成功将这批企图“蒸发”的巨额资产依法扣押。 这场一波三折的执行,最终圆满画上句号。此次行动,共执结涉工程机械案件3件,扣押大型机械设备5台,执行到位金额20万余元。会同法院将持续发力,加大强制执行力度,用实际行动保障胜诉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原文链接:https://www.hnzf.gov.cn/nograb/646954/51/153604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