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1925年12月生,四川省靖化县(今金川县)人。1944年加入国民革命军抗日远征部队(新六军十四师),期间跟随部队远征缅甸、印度等地阻击日本侵略者,参加过密支那、缅北等战役,后随军回国抗击日本侵略者。1947年退伍回到家乡。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1925年12月,我出生在四川省靖化县(今金川县)——这片被雪山环抱、藏羌文化浸润的土地,这里不仅有着“高原江南”的壮美,更镌刻着红色的记忆。
1935年至1936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驻留长达14个月,在阿坝的雪山草地间,用“牦牛革命”的赤诚播撒革命火种,也留下了许多温暖人心的故事:刘伯承因不慎烧坏老乡桌面执意赔银元,徐向前哪怕一顿便饭也坚持付清饭钱。那时我虽年幼,却常听长辈说起这些往事,红军将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性,和“为老百姓谋出路”的初心,像一颗种子,早早埋进了我心里。
全面抗战爆发后,烽火从华北蔓延至全国,我的家乡也未能幸免。与此同时,粮食减产、物资匮乏也像阴影一样笼罩着家家户户。为了活下去,我跟着父母东奔西走,四处寻求生计。那时我总在想:什么时候才能不用颠沛流离?什么时候才能把侵略者赶出去?
1944年6月,命运的转折来了。我随商队到西康省(今四川省康定市)运送货物时,看到国民革命军正在招募青年远征军,“抗日救国、远征缅甸”的标语贴满了街头。出于本能的抗日报国情怀,我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报了名,成为国民革命军新六军的一名新兵。
入伍后,我被编入成都教导二团七连进行训练。每天的杀敌训练累得人直不起腰,但我从没想过退缩,夜里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早日上战场杀鬼子”的念头。父亲给我寄来家书,信里没有半句劝阻,只写着:“儿啊!你上前线杀敌报国,是我们全家的骄傲。记住,既要多杀鬼子,也要好好活着回来!”捧着信纸,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我知道,我肩上扛的,不只是自己的理想,还有家人的期盼、国家的希望。
两个月后,我随部队踏上了远赴印度的抗日征程。因为在此前训练中表现出的心理素质和体能优势,我被分配到新六军十四师通信营。在印度短暂休整后,我们便去往缅甸战场,那里的环境比想象中更恶劣:缅北的雨林密得透不下阳光,齐腰深的泥水里藏着蚂蟥和毒蛇,蚊虫像小针一样扎在裸露的皮肤上,一叮就是一个红肿的包。我背着三十多斤重的电台单机和线圈,跟着战友在雨林里穿梭,耳边只有树叶的沙沙声,还有偶尔从电台里传出的“滴滴”声。我们的任务,是铺设、检修通信线路,确保前线与指挥部的电波永不中断——对我们来说,“守住电波,就是守住阵地”。
当时,日军依托地形构筑了密密麻麻的工事,战斗打得异常惨烈。一天,我的耳机里突然传来前沿观察员嘶哑的呼喊:“前方阵地请求炮火支援!坐标急需确认!”我立刻蹲下身,解开背包取出手摇发电机,但手指刚碰到线圈,一阵炮弹呼啸而过,不远处的一棵大树轰然倒塌,泥土和碎枝溅得我满脸都是。我顾不上擦脸上的泥,也顾不上耳边的轰鸣声,指尖在按键上飞快跳动,电流顺着发胀的电线传导,将关键坐标送向后方炮兵阵地。
还有一次,日军在夜里轰炸了我们的通信线路,前方三段主线全断了。我和两名新兵摸黑抢修,雨林里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只能靠着手电筒的微光,在泥泞里寻找断线的接头。荆棘划破了衣服,草鞋被扎得千疮百孔,直到天蒙蒙亮,我们才把最后一个接头接好。回到临时掩体时,我才发现脚掌渗着血珠,可还没等处理伤口,电台里又传来了新的指令。
最凶险的一次,是在孟拱河谷。当时部队正发起总攻,日军的炮火像雨点一样砸向我们的通讯区段,线路先后被炸断三次。我第三次爬出掩体时,看到一名新兵被弹片划伤了腿,趴在地上动弹不得。我冲过去背起新兵,左手托着电台单机防止磕碰,右手拽着断线往隐蔽处转移。途中,耳机里不断传来前线的呼叫,我只能停下来,靠在树后快速按键发报。那一刻,班长牺牲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在耳边回响:“小李,记住,电波不能断!”这句话像烙铁一样烫在我心里,支撑着我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到底。
黄昏时,总攻号吹响了。看着战友们从战壕里冲锋的背影,我坐在地上想喘口气,才感觉右臂疼得钻心——原来刚才转移时,一块弹片扎进了我的手臂,鲜血已经把衣服浸成了黑红色。
1944年11月,日军大举进攻贵州独山,贵阳告急,我所在的部队紧急回国,直奔巫家坝机场——那里是西南空中防线的重要枢纽,我们必须守住它。1945年4月,我参加了雪峰山会战,和战友们一起全歼面前的日军;随后又随部队赶赴湖南芷江,参加湘西会战,负责守卫芷江机场。看着战机从机场起飞,飞向抗日战场,我心里满是骄傲:胜利的曙光,越来越近了。
1947年,我退伍回到了家乡靖化。看着熟悉的山川,想着牺牲的战友,我深知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后来,我成了一名人民教师,经常给孩子们讲缅北雨林里的通讯战,讲孟拱河谷的生死时刻,告诉他们:“我们脚下的土地,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你们要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出力。”在家里,我也常跟子孙们说起这些往事,叮嘱他们:“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你们要像当年的我们一样,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李华 口述 彭禹 柴自贵 记录)
下一篇:舍家为革命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