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一个下午,雨后的安徽省合肥市空气微潮,庐阳区荷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教室里,人已经陆续到齐。下午3时的社区警校课程还没开始,居民们边聊家常,边等合肥市公安局庐阳分局杏林派出所民警刘宏方上课。这所社区警校自今年3月揭牌以来,已陆续开课4次。
作为安徽省首家社区警校,它没有标准教材,也不按等级考试,却意外收获了越来越多百姓的信任。
“刘警官,这次讲啥?”“今天讲防电诈,还有物业矛盾纠纷处理。”
刘宏方一边调试投影,一边与大家打招呼,就像是多年老邻居的寒暄。
“今年年初,我们尝试在社区开设社区警校课堂,起初心里也没底。”刘宏方坦言,作为杏林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同时也是社区警校的“校长”,他曾担心居民对这些课程兴趣不大。
第一堂课请来的是庐阳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员,吸引了50多位辖区物业代表、小区负责人到场。“大家坐得满满当当,课上还举手提问水压测试、应急预案、消防责任划分等问题。”刘宏方说,“我那时候觉得,这事儿能做下去。”此后,课程围绕居民关注的实际问题展开:烟花爆竹安全、交通文明管理、装修扰民、老年人防走失……“讲的都是我们的身边事,听了心里有底。”家住附近的王阿姨每次都准时来。
下午3时整,课程准时开始,刘宏方精心准备的PPT内容干货满满,语言通俗易懂:“你们看到那种‘返现返利’的链接,心动之前先回忆一下——是不是我们课上说的那几种套路?”
现场笑声一片,有人拿出小本子在记,有人拿着手机拍摄PPT上面的知识点……45分钟课程结束后,不少居民还意犹未尽,围坐在一起讨论。
“最初我们只是希望搭一个平台,做点普法教育,但这个课堂逐渐成为了促进警民沟通、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桥梁。”合肥市公安局庐阳分局杏林派出所所长许志杰说。
现在,社区警校已逐步形成机制:每月一主题、每次一回访、每期一小结,学员涵盖居民、物业工作人员、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等群体。课前通过社区微信群、物业群、警民议事群等多渠道通知报名。同时,社区警校正在逐步建立“课程档案”和“居民建议库”,将每一次课程、每一次讨论都留痕、归档,尝试让这套“小班制治理机制”在更多社区中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