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刑侦民警,开展反诈防骗工作,往往要“双线作战”,既要线上缉凶,追踪虚拟世界里的罪恶,也要线下在群众心中播撒网络安全的种子。
今年6月的一天,我接到一起报案:辖区居民刘女士遭遇“杀猪盘”诈骗,5万元积蓄被骗走。电话那头哽咽的声音让我揪心—这背后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积蓄,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
诈骗分子像幽灵一样隐藏在虚拟世界,但绝不是无迹可循。我们通过资金流分析,发现被骗资金在短短半小时内经过多个账户流转,最终在外省一台自动取款机被取现。我和同事连夜调取监控,锁定了一名取款人—但真正的幕后黑手还藏在更深的网络节点后面。
接下来的半个月,我们分析数据流、梳理快递信息,一步步揭开诈骗团伙的面纱。这个团伙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技术支撑,有人负责话术脚本,有人负责收购银行卡,还有人专门负责赃款转移。他们分散在四个省份,像一张隐匿在互联网中的蛛网。
突破来自一个快递单号。我们从嫌疑人丢弃的虚拟号码关联信息中,还原出一条寄往邻省的快递记录—包裹里装的正是用于作案的手机卡和银行卡。顺藤摸瓜,我们很快锁定了负责收转赃款的关键人物。紧接着,我们先后奔赴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将4名犯罪嫌疑人逐一抓获。当我把追回的钱交还给刘女士时,她红着眼眶紧紧攥着我的手连声道谢。那一刻,所有的奔波都值了。
线上的战斗暂告一段落,但线下的“播种”也要持续发力。第二天,我就带着反诈宣传材料走进了刘女士所在的社区。每次反诈知识宣讲,我都会带上最新的诈骗案例—从冒充客服退款、虚假投资返利,到刷单兼职诈骗……看着群众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到后来的恍然大悟、主动提问,我知道,我们又为大家多筑了一道防骗屏障。
网络安全本就是一场人民战争,我们要让安全防范意识真正深入人心。我常跟居民念叨: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如今,电信网络诈骗手法还在不断翻新,从“杀猪盘”到“AI换脸”诈骗,诈骗分子也在利用新技术迭代作案,网络安全形势愈发复杂多变。但这更让我们坚信:网络安全宣传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上好的“必修课”。每多一个人听懂、听得进我们的宣传,就可能少一个家庭因诈骗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