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法文化 >正文

清风吟

时间:2025-09-29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有人曾以“花托翠雨”上联求对下联,经多方考究,大家公认“竹引清风”四字作对较为工整、贴切。这也使人联想到郑板桥脍炙人口的一句诗:“画石存岳意,画竹引清风。”竹引清风,作为一种自然意境融入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文化生活。

  有句话说得好:“对文化的爱,归根结底是对生活的热爱。”反之,对生活的热爱也只有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才有印记、力量与价值。纵览古代先贤,苏东坡对清风这个词的赞咏可谓达到了一个高远境界,他在《前赤壁赋》中引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在《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中吟道:“一枕清风直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情由心生,因为在其心目中,清风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一种辽阔、豁达的心境。

  清风后来被世人引申为持守清白、不占不贪的高洁情操。元代诗人陈基以“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抒发荣辱皆忘、自在逍遥的心境;元代魏初以“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抒发青春无限好、淡泊名与利的情怀;明代况钟以“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抒发追求自然高雅、清贫质朴的志向。

  “两袖清风”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多用于比喻做官清正廉洁,衣袖中除清风之外,别无他物,据说这个成语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与明代于谦有着直接关系。史载,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作为巡抚的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但是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并作“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入京》诗一首,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人的嘲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增广贤文》有言:“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由此可见,对于品德高尚的人而言,清风不是外来之物,而是由其心境所生。

  初日将临山气朗,清风暂至水文生。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北魏郦道元有言:“西四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说文》中有句话说:“干热之气,散而为风。”

  可见,“风”和“气”在古人眼中本为一体,“气”又来源于“风”。从更深的思想层面理解,正气依靠清风而存,清风实为正气之根。孟子提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解释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同时他又强调:“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世人修炼立身德行,就要引清风养正气,宁可清贫而不作浊富,宁为兰摧玉折而不作萧敷艾荣,始终“砥才明操以取贵”。

  (鲁浩作者单位:河南省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656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袁州区下浦街道、湛朗街道城管大队视若无睹,执法不作为

  投诉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以邻为壑,对相邻建筑安全未依法采取保护措施,秀江印...

那年整个夏天(王耀诗歌代表作品1
那年整个夏天(王耀诗歌代表作品12首)(作者/王耀)

那年整个夏天(王耀诗歌代表作品12首)(作者/王耀)1、那年整个夏天那年整个夏天...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