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举案说法 >正文

廉吏故事 | 张养浩:用尽为民为国心

时间:2025-09-29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张养浩(公元1270—1329),字希孟,自号“齐东野人”,晚号“云庄老人”,籍贯山东济南。张养浩自幼以拾金不昧、勤奋读书而闻名乡里,先后被荐举为学正、礼部令史、御史台掾属,授堂邑县尹。元武宗至大年间,拜监察御史,因直言劝谏忤逆丞相被罢。元仁宗时,任中书省右司都事,累迁礼部尚书。英宗即位,改中书参议,未几辞归养亲,所居“云庄”。

  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四月,关中大旱,张养浩复仕,为陕西行台中丞,七月因操劳过度逝世,年六十,赠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爱国爱民

  在正史记载中,张养浩是一位兢兢业业、爱国爱民的官员。

  作为御史台官员,张养浩直言善谏。他曾大胆指责大臣代祀南郊一事,反对省臣(中书省臣)举荐台臣(御史台臣)人选、妄图削弱台谏功能一事,作“万言疏”直言朝政十大弊端,桩桩件件皆违背丞相之意,以至被陷害罢官,不得不更名改姓,远离朝堂。

  作为一名地方官员,张养浩勤政爱民,鞠躬尽瘁。任堂邑县尹期间,他释放因偷盗祭祀食物而被捕者,以“为饥寒所迫”为由,给这些盗贼洗心革面的机会,众盗感泣,相互告诫:“不可辜负张公。”他还将当地作伥已久的暴民绳之以法,大快人心。在他卸任10年之后,当地百姓依旧感念其德政,为之立碑纪念。

  文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年迈的张养浩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散家财救济灾民。在任期间,赈饥者、葬逝者。到官四月,未曾归家,白天出外赈济灾民,晚上住在公署,多次伏地求雨,“泣拜不能起”,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

  才华横溢

  张养浩不仅是位忠于职守的官员,也是位文学家。张养浩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曾写下诗、赋、文、乐府共900余首,总为40卷,收于《归田类稿》中。在众多文学体裁中,张养浩的散曲造诣格外突出,一方面他将诗词引入散曲,促进了元代散曲的雅化进程;另一方面,他拓展了散曲的主题,不再把散曲当作休闲娱乐的工具,而是将其作为揭露官场黑暗与民间疾苦的媒介。

  张养浩的散曲作品有27种共126首,均收录在合集《云庄休闲自适小乐府》中,多是归隐后寄傲林泉时所作。从主题上看,张养浩的散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类:

  一是对腐败官场的鄙夷。他一方面希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又感叹官场生态的诡谲。张养浩将腐败的官场比喻为囚牢,对沉醉其中只知追名逐利的人进行了嘲讽,并表示无论他人如何看待,自己都更愿意把酒问春光,而不是梦葬名利场。

  二是对田园生活的沉醉。张养浩辞官之后归隐田园,怡然自乐,这种心情在他的散曲中多有体现。

  三是为民生疾苦而哀鸣。虽然为民生疾苦而哀鸣的曲作在数量上不多,却字字深情,使人动容,其中一些成为流传后世的名篇。在他的众多曲作中,有一首《〔南吕〕一枝花·咏喜雨》,将官员祈雨不得的焦灼不安与久旱逢霖的欣喜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元史》记载,张养浩逝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张养浩以文人与官员的双重身份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后人铭记。(杨蕊)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5/lianshijingjian_0514/1387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袁州区下浦街道、湛朗街道城管大队视若无睹,执法不作为

  投诉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以邻为壑,对相邻建筑安全未依法采取保护措施,秀江印...

记者调查:社会矛盾成为谣言“灵感
记者调查:社会矛盾成为谣言“灵感来源”!网络黑嘴如何治?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虚假信息泛滥,大量以“剪切拼凑”“故意模糊时间地点”“冒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