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举案说法 >正文

廉吏故事 | 祖孙两廉吏 一脉为民情

时间:2025-09-28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在古代,书香门第中祖孙皆为官十分寻常,但两人先后在同一地为官且都留下清名的却不常见。

  400多年前,姚如松、姚诚立祖孙从老家山西先后来到陕西洋县为官,接力书写了一段勤政爱民的官场佳话。

  姚如松是明嘉靖年间的一名岁贡生。明代从地方学校推荐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贡生,贡生种类颇多,有常规的岁贡,也有逢国家发生喜事而特别在岁贡之外加开的恩贡等。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姚如松到洋县担任县丞一职。县丞仅次于县令或知县,是县里的“二把手”。史书中对姚如松不吝赞美,称他在洋县任职期间“黎庶饱食,民心悦服”。

  在农业为本的古代社会中,要确保丰收,就要抵御旱涝灾害,这就必须兴修水利。在陕南民间,有“一君命,二堰命;军务事大,堰务事大”的说法。在任的11年里,姚如松相继辅佐了五任县令。除了料理县衙的事务外,他尤其重视对水利工程的筹划。

  县里的溢水堰紧邻山崖,每当遇到山洪,就容易被冲毁。嘉靖中期,姚如松组织当地见多识广的老人实地勘察,听取他们的意见,寻求改善堰坝的方法。他事必躬亲,画了30余张施工图。在姚如松的主持规划下,科学实用的溢水三堰修筑而成。《汉南续修郡志》中记载,溢水三堰累计灌溉良田2400余亩。

  后来,姚如松因政绩突出升任甘肃通渭县令,洋县百姓“夹道送别,为之泣下”。

  姚如松之后,经过一代代人的维修加固,溢水堰相沿不废,恩泽黎民。一代代洋县百姓对这座堰坝的记忆,除了有鱼肥、稻香,还有对姚如松的感念。

  在泣别姚如松后,洋县迎来了一位名叫姚诚立的新知县。《洋县县志》中这样记载他上任时的情景,当县民得知姚诚立就是姚如松之孙,百位已经白头的父老拄着拐杖去迎接他,姚诚立见到此情此景感激涕零。

  这一幕必将长久留存在这位新知县的记忆中,祖父的业绩给了他莫大的荣耀,也让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要对得起祖父,更要对得起一县百姓的期待。

  和祖父一样,姚诚立也把修堰作为“一号工程”。

  当他得知土门堰常因贾峪河水冲决,渠道淤积,稻田无水灌溉时,忧心忡忡前往现场察看。为长远打算,姚诚立确定了加固堤堰的施工方案,并把自己的俸银捐出来用作修堰经费。堰成之日,“诸父老欢呼踊跃”。往后数年间,洋县谷丰足,仓廪实,既庶且富。

  庶,即人口多;富,即生活好。《论语》中记载,孔子到卫国,冉有为他驾车,看到卫国人口众多,冉有问:“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回答:“富之。”冉有又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回答:“教之。”姚诚立治理洋县,正是遵循了这样的步骤。

  在洋县洋州九年制学校门口,镶嵌着一通石碑,上书“一应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这里是洋县文庙旧址,这通下马碑可以说是进士出身的姚诚立在洋县崇文重教的见证。

  到任不久,姚诚立就在县文庙创建了一座尊经阁,用来珍藏朝廷颁赐的典章书籍。姚诚立还撰写了《洋民家训》等,交由乡里贤达传诵。

  姚诚立虽然在洋县仅5年,却让原本“好气勇”“信鬼巫”“性拙朴”的洋县“风物为之一变,守礼让而重廉耻,崇耕读而弃陋俗,物阜民丰,文教昌盛,如汉上大郡矣”。

  离开洋县时,姚诚立不扰军民,天还没亮就离开了。

  此后,洋县百姓修建了一座继美亭,用来感念姚如松、姚诚立祖孙二人的美政。

  继美亭落成后的300余年间,前来此处缅怀二人功绩者络绎不绝。虽然近代亭子毁于战火,但很快就由当地人捐银修缮如初。民意是朴素而简单的,如姚氏祖孙一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者,有着穿越时空的人格魅力。

  武利芳 靳深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5/lianshijingjian_0704/1400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袁州区下浦街道、湛朗街道城管大队视若无睹,执法不作为

  投诉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以邻为壑,对相邻建筑安全未依法采取保护措施,秀江印...

记者调查:社会矛盾成为谣言“灵感
记者调查:社会矛盾成为谣言“灵感来源”!网络黑嘴如何治?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虚假信息泛滥,大量以“剪切拼凑”“故意模糊时间地点”“冒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