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又出发了!
暑假伊始,上海财经大学大型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千村调查”如约而至。自2008年启动以来,“千村调查”项目已连续实施18年,学校累计派出3万余名学生,覆盖 34个省级行政区(含港澳台地区)的1.45万余个村庄,形成1.3万余篇调研报告。
千村调查始终关切三农问题,围绕“农民发展状况”“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农民收入状况”“粮食安全问题”“农村文化建设”“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农村养老状况”“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农村创业状况”“农村互联网应用”“农村生态文明”“乡村教育”“乡村产业振兴调查”“数字千村”“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乡村善治引领乡村振兴”等主题,形成了一系列实践和教学成果。
今年,“千村调查”以“农业强国建设”为主题,1800余名师生分成733组,围绕供给能力强、生产意愿强、产业韧性强、经营体系强、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等5大方面深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1125个村庄进行调研,预计调研17000个农户。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今年带领千村调查元阳团队14名师生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开展调研。2013年,上海财经大学与元阳县结成“校地结对帮扶”脱贫攻坚对口联系单位。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从教育帮扶、产业扶持、智力支持等多个维度,为元阳县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助力元阳县在干部培养、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明显发展成效。
调研期间,团队对元阳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旅融合发展、综合养殖模式等方面的课题展开深入调查。师生们与农户亲切访谈过程中,耐心了解农户的家庭基本信息、农业经营状况以及对本村未来发展的期望,认真倾听农户关于三农发展的意见,并与农户深度交流生产生活和农业经营等方面的需求。随后,许涛书记带领调研团队调研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产业结构和文化遗产传承等,旨在了解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情况。
2024级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连通表示,千村调查团走进农户家中,与农户深切交谈,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中国农民的淳朴与善良。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样板、“四素同构”的环境保护智慧、农文旅协同的创新发展模式,同时发现当地农民收入增收困境、村落治理难题、移风易俗以及乡村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等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这里是最真实的中国,自己将带着元阳的记忆继续致力于中国乡村振兴的研究中,在推动农业强国的路上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据介绍,2024年,学校在千村调查2.0方案实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赞誉基础上,总结和凝练2.0方案在学生思政建设、举校运行体制、品牌影响提升、数字技术赋能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聚焦破解工作推进中的新问题新挑战,认真制定了《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3.0方案(2024-2026)》。
千村调查3.0方案传承“走千村、访万户、读中国”的核心理念,创新调查方式方法,扎实推进国情教育、科研育人、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文化涵育“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切实提升千村调查在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劳动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为乡村振兴作出上财人的新贡献。
18年来,项目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入选2018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和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示范案例。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和最佳项目奖、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最佳项目奖等奖励。
上一篇:耿遵珠:“大棚书记”闯新路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