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科萌法盾”宣讲团深入南川区大观镇,以“法治筑基、科技赋能、艺术润心”三维联动模式,开展系列创新实践活动。从田间劳模课堂到儿童普法剧场,再到法治治理调研,这群知产学子用专业智慧绘制出一幅“法护乡土、智链乡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田间思政 转型路上的科技兴农
在大观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智慧工厂,宣讲团聆听全国劳模姜国强的“田间思政课”。
在这里,农民不再“靠天吃饭”而是“用数据种菜”——手机成新农具、数据作新肥料,姜国强十年坚守的“数字种菜”转型之路,成为科技兴农的鲜活教案。学子们触摸着智能灌溉系统,追问“农业算法专利保护”“种植数据产权归属”等专业问题。
艺术普法 让法治种子在童心中发芽
7月9日,大观镇儿童普法课堂以一场“番茄霸凌鸡蛋”的创意情景剧拉开帷幕。
在南川区法院法官的指导下,学子们结合戏剧、音乐和游戏,自编剧本演绎校园霸凌应对策略,原创快板歌谣传唱维权口诀,闯关答题解锁法律知识勋章。当孩子们为剧中“鸡蛋举起《未成年人保护法》盾牌”欢呼时,法治意识悄然浸润心田。“普法不是冰冷条文灌输,而是润物无声的滋养。”志愿者说。
乡村法治 解构基层治理的智慧基因
深入基层的调研揭开大观镇“法治网红村”的奥秘。
一是法律服务“零距离”,村社干部化身“法律联络员”,民警专治治安“疑难杂症”,司法所则为复杂纠纷“精准把脉”。二是筑牢智慧防线,设立矛盾纠纷信息收集点、公开干部电话、建立微信群,利用科技手段拓宽民情民意收集渠道。三是策划反诈新招,针对保健品骗局、低价旅游陷阱等“乡村套路”,基层干部化身“反诈卫士”,走村串户宣传反诈知识。四是创新“三味调解法”,用“烟火味”拉近距离,用“人情味”化解心结,用“法治味”定分止争。
“这恰需知识产权专业介入,通过建立乡村法治数据库等手段,让基层法治治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宣讲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知产人将以科技为刃、法治为盾、人文为魂,为乡村振兴铸就发展新篇。(晏红霞、马晓蓉)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