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武市纪委监委认真履行监督责任,从系统规范入手,立足对各部门(单位)政治生态状况精准“画像”,做深做实可透视、可检查、可量化的分析研判机制,为全方位“政治体检”提供抓手,推动全市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走深走实。
建立“室组乡”联动机制,明确“画像者”责任。把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嵌入政治监督,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作用,将分析研判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各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根据日常监督、案件查办等情况对部门(单位)的政治生态状况进行分析研判,党风政风监督室根据各类专项治理、专项督查掌握情况以及考核部门提供的自查情况进行分析研判,信访和案件监督管理室对信访受理、线索办理、党风廉政意见回复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市委巡察办根据巡察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构建起“室组”各负其责、联动发力的体制机制,整合监督力量,实现分析研判效果最大化。由党风政风监督室发挥“统”的功能,履行牵头推动、沟通协调、综合分析职责,形成衔接顺畅的工作合力。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结合实际开展本单位政治生态问题自查自纠和分析研判,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
细化“二十五项”工作清单,明确“画什么”内容。聚焦集体领导制度执行情况、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情况、经济社会发展等维度,围绕守好“三条生命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构建“1535”生态经济体等内容,细化“25项”工作清单,抓住关键、把握要点,增强分析研判的针对性、实效性。重点看决策部署具体执行实不实、主体责任职责作用发挥好不好、班子功能强不强、自我净化严不严、用人风气正不正、清廉程度优不优、新风正气浓不浓、政商关系清不清、发展整体质量高不高,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检验政治生态建设带来的实际成果、取得的实在成效、发生的明显变化。“25项”重点内容聚焦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为分析研判提供了全面化、精细化的视角,防止“画像”走样。
完善“全景式”方法路径,明确“怎么画”更加精准。聚焦精准研判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总结以往分析研判经验,结合实际进行细化优化,从日常积累、采集信息、分析研判、总结报告4个层面,明确分析研判基本方法,为精准“画像”提供“方法”和“路线”。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通过参加会议、听取汇报、重点谈话、信访受理、明察暗访等方式,有意识、有目的、有侧重地积累研判素材,结合巡视巡察报告、审计报告、专项监督报告,综合“三重一大”执行情况等数据信息,掌握真实、详尽的关联数据。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一体化考核,客观地、全面地对单位(部门)政治生态进行具体分析,为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画像”,定期形成分析研判书面报告,出具结论,为“全景式”分析研判政治生态找准点、扩开面、分析透。
发挥“指挥棒”导向作用,明确“怎么用”结果。针对监督检查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推动问题整改落实,2023年累计开展监督检查464次,发现问题全部整改,约谈“关键少数”12人,对各个研判主体的研判报告进行质量评定,并指出问题和不足,督促提高工作质量,为市委了解掌握、分析研究全市政治生态情况提供决策参考。(灵武市纪委监委)
近期,陕西省韩城市公安局侦查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