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举案说法 >正文

伪造病历“众筹”2万元?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

时间:2024-03-27 来源:广东政法网 作者:佚名

  互联网众筹平台降低了公众发起筹款的门槛,调动了公众自救、互助的积极性,有助于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然而,有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众筹平台的漏洞,伪造信息虚构事实在平台上实施诈捐,借“爱心筹助”发“黑心财”。这种拙劣伎俩自然不可能得逞,终将受到法律严惩!

  基本案情

  张某平时游手好闲,刷手机视频经常看到有人在网上众筹解决了重病资金问题。想着募捐如此容易,何不自己也来一场“众筹”呢。于是,他通过网站下载他人疾病证明材料,通过手机P图方式伪造其本人在某肿瘤医院的疾病证明及验血报告,谎称自己患有慢性髓系白血病,并将上述虚假信息上传至某互联网众筹平台,以此在平台发起筹款30万元。截至案发时共计筹款14495元。同时,张某还利用上述发布于平台的虚假信息,骗得其朋友刘先生等人的捐款共计5000元。

  平台根据张某朋友的举报线索开展调查核实工作,经与相关医院及主治医师核实,发现张某所上传疾病诊断证明均系伪造,遂向公安机关报案。案发后平台将涉案14495元冻结并返还给相关捐款人。张某也已返还刘先生等人5000元并获得谅解。

  裁判结果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被告人张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同时没收作案工具。

  该判决现已生效。

  法官说法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 陈澎

  互联网众筹平台以病人需求为起点,以公众善心为终点,通过“信任”二字搭建桥梁。然而近年来,却有少数不法分子利用虚构疾病诊断证明、夸大筹款金额、隐瞒个人经济情况等手段进行骗捐、诈捐,此举不仅涉及刑事犯罪,还严重消耗爱心人士信任、损害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生态,法律对此予以严厉打击。

  法官提醒,虚假筹款占为己有系诈骗犯罪行为,切莫以身试法。公众在进行网络慈善捐助时亦需增强辨别能力,若发现诈捐,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或平台反映,以便及时冻结、追回被骗筹款。


原文链接:https://www.gdzf.org.cn/yasf/content/post_1547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野蛮施工,袁州区下浦街道、湛朗街道城管大队视若无睹,执法不作为

  投诉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以邻为壑,对相邻建筑安全未依法采取保护措施,秀江印...

记者调查:社会矛盾成为谣言“灵感
记者调查:社会矛盾成为谣言“灵感来源”!网络黑嘴如何治?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虚假信息泛滥,大量以“剪切拼凑”“故意模糊时间地点”“冒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执法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